本文受访专家邵俊杰,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。
早晨的公园成了中老年人的健身房:打拳、练剑、快走、慢跑的人随处可见,其中不乏练习太极拳的老拳友。
不过,细心留意一下就会发现,即使在同一个队伍里,老人们的动作也会相差很远,有些人看起来更像是在做操。这其中有年纪大、身体不灵活的原因,但更重要的是,他们的太极拳大多是从身边的朋友那里模仿来的。
这样的太极拳能达到锻炼效果吗?
其实,他们打的还不能算是太极拳,而是缓慢的、动作类似于太极拳的体操。如果动作做得好,也能起到增强下肢力量、提高平衡能力、改善骨质疏松、调节心情的作用。而且,缓慢的动作正符合老年人气血较弱的特点。
不过,不规范的动作隐藏着一定的危险性,尤其是练得认真的老人家。因为他们很多动作是错的,并没有遵循太极拳的运动规律,如沉肩坠肘、松胯圆裆、膝盖勿超脚尖等,又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,如果硬要按自己的理解把动作做“到位”,就容易受伤。
最常见的情况是,膝盖越练越疼,原因便在于不规范的动作使膝盖承受了更大的压力,膝关节在重压之下不断磨损,便出现疼痛,甚至造成软骨磨损、韧带撕裂、半月板损伤等问题。
所以,要避免受伤,达到最佳锻炼效果,太极拳拳架的准确性十分重要。而且,练习太极时,讲究“以心行气,以气运身”,就是要做到精神、呼吸、动作的协调,才能达到锻炼肢体、按摩内脏、放松精神的目的。
总之,由练太极拳产生的所有益处都是以正确的动作为基础的,如果动作不到位,效果就大打折扣。初学时,选一位专业的太极拳老师很有必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