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/曹语桐
通讯员/邰梦云、唐艳丽
素有眼科“绝症”之称的干眼症,有救了。
近期,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梁凌毅、刘奕志教授团队,与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刘祖国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The BMJ发表研究论文,证实了“笑的训练”对干眼的治疗效果。
感觉眼睛干,赶紧做起来。
不良情绪,也是干眼的诱因
干眼是最常见的眼病之一,其主要症状包括眼干、眼涩、异物感等,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视力与生活质量。
近年来,在电子产品的普及、熬夜、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等因素下,干眼的发病率逐年上升,已然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。
目前,干眼治疗的一线用药为人工泪液。然而,长期依赖人工泪液花费高,同时,大量的眼药水瓶亦会对环境造成负担。
众多研究表明,干眼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,抑郁、焦虑等心理状态与干眼的发展亦有紧密联系。
俗话说:“笑是良药”。大量证据表明,“笑的疗法”可以缓解抑郁、焦虑、压力和慢性疼痛,同时增强免疫功能。
在过去五十年里,“笑的疗法”已被证实可有效辅助治疗精神心理疾病、癌症、糖尿病、偏头痛等一系列慢性病。
多做“笑的训练”,可改善干眼
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梁凌毅/刘奕志教授团队和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刘祖国教授团队,根据干眼症的成因和面部、眼部肌肉运动等,设计出了“笑的训练”口令。
口令为:“嘿嘿嘿,哈哈哈,茄子茄子茄子,七喜七喜七喜,哈哈哈哈哈哈”。
每30遍口令为1次训练,一天进行训练4次。
研究团队将299名不伴中重度角膜荧光素染色的有症状干眼患者,随机分为2组;一组患者接受8周人工泪液0.1%玻璃酸钠治疗,一组患者接受8周的“笑的训练”。
全程采用小程序记录干预情况。结果显示,干预8周后,“笑的训练”组和0.1%玻璃酸钠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,均有所改善。
在主要结局指标眼表疾病指数评分(一种衡量干眼主观严重程度的指标)中,“笑的训练”组的改善程度,不亚于0.1%玻璃酸钠组;在一些体征改善中,“笑的训练”甚至优于0.1%玻璃酸钠。
在心理状态(如焦虑和抑郁)方面,两组的患者的改善程度也相当。
本研究证实了“笑的训练”对干眼症的治疗效果,从崭新角度提出了一种有效、安全、低成本,且环境友好的非药物治疗手段,为长期依赖眼药水的干眼患者带来新希望。
▲“笑的训练”对干眼症状的改善效果不亚于0.1%玻璃酸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