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/徐颖
通讯员/屈理慧、杨隽莹
7月11日至13日,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,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承办,广东省肝脏病学会、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结直肠学组协办的“2025南方消化论坛暨第二十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”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。本次大会汇聚全球消化领域顶尖专家,聚焦消化疾病诊疗前沿技术与临床实践,旨在推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防治水平提升。
本次大会围绕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两大主题,以专题讲座与内镜操作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,共设置1个主会场、13个主题分会场,涵盖消化道早癌、炎症性肠病、肝病、微创介入、人工智能应用等热点领域。来自欧美、澳大利亚、新加坡、日本、俄罗斯等国家及港澳地区的380余位专家进行专题报告,并开展40余台高难度内镜手术演示,集中展示消化内镜技术的最新突破。
AI手机胶囊胃镜技术,助力胃癌早诊早治
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刘思德教授在大会上介绍了团队研发的“AI手机胶囊胃镜技术”。该技术目前已纳入广州市“老年人及胃癌高风险人群胃部疾病监测公益项目”,计划为1万名高危人群提供免费筛查,构建“社区初筛-精准检查-随访干预”三级防控体系。
刘思德教授介绍,相比传统胃镜,患者依从性会更高,仅需吞服胶囊并连接手机APP,20分钟即可完成检查,全程无不适感。南方医院作为技术牵头单位,联合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筛查,首期培训97名基层医护人员,确保技术规范应用。
近日,荔湾区居民刘女士(化名)通过社区医院筛查,提示胃底长蒂隆起、胃底黏膜下肿物等异常,随即转诊至南方医院消化内科进一步诊治,经完善电子胃十二指肠镜及超声内镜检查精准定位2处病变,并经内镜微创手术根治,病理证实为癌前病变。
胃癌早期症状隐匿,70%的患者确诊时已至中晚期,5年生存率不足10%,而通过早筛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胃癌,5年生存率可超90%。广州市万例筛查项目构建的胃部疾病三级防控体系,凸显了社区筛查对提升胃癌治愈率的关键作用。
减重“黑科技”,应对肥胖危机
为响应国家卫健委“体重管理年”行动,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将于近期推出两项创新减重技术,为解决我国超50%成人超重肥胖问题提供新方案。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,肥胖与超过200种慢性病发生相关,科学减重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。
① Orbera胃内球囊技术
该技术通过内窥镜经口腔将球囊置入胃内,球囊通过占据胃部空间,减少患者进食量,延缓胃排空,增强饱腹感,从而帮助患者科学减重。
该技术无需手术,接近无创,适合BMI在30-50之间的肥胖患者,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获批先行先试的减重器械项目。
②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系统
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系统治疗肥胖技术,借鉴了胃转流手术原理,医生通过胃镜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放置一枚60厘米的生物管状支架,隔离食糜与小肠黏膜,减少能量吸收,并调节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激素信号,从而改善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。
该技术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、可逆性强等特点,为肥胖患者提供了外科手术之外的补充选择。
目前,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已组建专业的消化内镜减重团队,由科室负责人李爱民教授领衔,团队成员包括朱薇教授、罗晓蓓教授、王娟教授,有需求的市民可通过南方医院官方渠道预约专家咨询,获取专业评估与治疗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