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动抽筋这件小事
2014-08-22 


俗称的抽筋,学名其实叫做肌肉强直性收缩,常发生在小腿等部位,伴有明显的疼痛感。抽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目前认为,主要是神经肌肉的兴奋阈值降低,使肌肉持续地强直性收缩导致。


抽筋,由何而来?

1.缺乏热身运动,肌肉从休息状态突然转换到运动状态,不能立即适应;

2.运动过量,经过长时间的运动,肌肉疲劳得不到放松而“抗议”;

3.外界温度骤然变化,肌肉难以适应;

4.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,水分和电解质丢失严重;

5.运动强度及运动姿势不合理,造成肌肉疲劳;

6.维生素缺乏,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缺乏;

7.饮食不均衡,缺钙、缺镁或缺某些微量元素。


抽筋,预防为主

1.饮食平衡:补充各种必需的营养成分,如牛奶、豆浆含钙丰富,豆类、粗粮、鸡蛋等含维生素B丰富,蔬菜、水果可补充各种微量元素。

2.保证身心得到良好的休息:充足睡眠、洗热水澡,可很好地放松全身肌肉。

3.保持一定量的体能锻炼: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,逐渐增加运动量,切不可“一曝十寒”,否则极容易出现抽筋。此外,应穿柔软合脚的鞋子进行运动。

4.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:将四肢和躯干的肌肉伸展开,可明显减少抽筋的发生。

5.高强度运动前要补足水分:如果运动量大,出汗多,则需要在运动前补充液体,避免脱水。单纯补充水分,会稀释血液中钠离子的浓度,可能诱发抽筋,所以在运动中也应适当补充电解质溶液,如口服生理补液盐溶液。

6.冬天运动要注意保暖:穿长裤;无论冬夏,游泳池水温都不宜过低。


抽筋之后,怎样处理?

1.按摩、敲打抽筋部位,达到放松肌肉、改善局部血循环的目的;

2.舒展、拉伸痉挛的肌肉,保持其在伸展状态从而避免其继续强直性收缩;

3.局部热敷,促进肌肉松弛、改善血供。

出现抽筋的前兆或发生抽筋时,要立即停止运动。继续勉强运动,可能造成肌肉严重损伤,恢复所需时间长,甚至难以恢复。


下面,我们以最常见的小腿抽筋为例,说说处理抽筋的具体方法

发生抽筋时,应立即停止运动,原地坐下,伸直抽筋的腿,一只手压住膝盖保持膝关节伸直,另一只手握住前脚掌,用力将脚尖向上、向后翘压,拉伸抽筋的肌肉。

同时,另一个人可轻柔地敲打或用力按摩小腿肚,使痉挛的腓肠肌等肌肉得到放松。拉伸、敲打肌肉的时候,病人会有些疼痛。

如果现场只有一个人,可自己交替着进行上述的拉伸和敲打、按摩动作。尽管有些痛,经过短时间的按摩牵拉,抽筋通常都能暂时得到控制。

如果有条件,可以热敷(用热毛巾或热水袋)抽筋的肌肉,进一步起到缓解痉挛、改善循环、促进恢复的作用。

除了运动后出现的抽筋,老年人夜间抽筋,孕妇、儿童抽筋等的处理方法也基本相同。但如果抽筋反复出现、持续时间长,甚至有加重的趋势,则应尽快到医院进行诊治,以排除病理情况。


扫一扫手机分享
关于我们 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 商务合作 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 加入我们 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 科普文章投稿


扫码订阅杂志

《中国家庭医生》杂志社有限公司 粤ICP备08029395号-1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-2013008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B2-20120211